Gartner公布总部设于亚太地区的前25大供应链厂商年度排名。此项研究旨在提升供应链秩序的认知,并了解其对产业界的影响。
Gartner研究总监Debashis Tarafdar指出,企业的供应链主管可向这些领导厂商学习其最佳实务方法以提升自身于该区的营运。
Tarafdar表示:「时好时坏的经济情况、不稳定的需求、持续攀升的成本、更加吃紧的劳动市场、人才短缺以及法规压力等等,仍为亚太地区供应链厂商于2013年所面临的压力。」
儘管面对重大挑战,亚太地区供应链领导厂商依然展现决心,创造以需求为导向的卓越成就。
Tarafdar进一步表示:「许多企业为了提升供应链的长期稳定,纷纷投入大量资源重新评估其供应网络、发展精实的製造方法,同时建立多层次供应链的透明度。随着供应链逐渐成为一项关键的差异化因素与企业成长要素,人才的取得与留任亦成为优先要务。此外,大多数机构皆採用混合式或纯在地的管理模式以有效因应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
亚太地区的前十大厂商反映了上述趋势(参见表一)。整体而言,亚太地区前十大厂商的三年加权平均营收成长幅度较上年减缓了近25%。
三星电子(第一名)仍稳居亚太企业的龙头,且全球排名跃升五个名次,自第13名上升至第8名。三星以卓越的产品及流程创造竞争优势为愿景,其智慧型手机与整体手机的全球销售量得以于2012年拿下全球第一。三星先进且高度整合的供应链广泛涵盖了产品、流程及人员,为其成功之关键因素。
联想(第二名)较2012年上升两个名次,归功于其优异的营收成长与存货周转率。此外,其全球排名亦跃升23个名次,于2013年排名第20。联想的混合式供应链模型展现了先进的市场区隔与供应链分析能力,有助于该公司降低成本,同时能大幅提升交货绩效。联想全球逾半的业绩皆来自亚太地区和拉丁美洲,因而持续聚焦于该区域的发展,加上改善其市场回应速度,使其能于全球PC部门一片低迷的环境下加速迈向领先。
相较于去年,2013年前十大供应链厂商当中有五家新进榜的公司,分别为:海尔(Haier)、伟创力(Flextronics)、本田汽车(Honda Motor)、佳能(Canon)与LG。
表一、 Gartner 2013年亚太地区前10大供应链厂商排名
2013 年
亚太地区排名
2013 年
全球排名
厂商
资产报酬率 (ROA) 1
存货週转率 2
营收成长率3
综合评分 4
1
8
三星Samsung
11.6%
18.5
15.7%
4.35
2
20
联想Lenovo
2.5%
22.2
29.8%
2.75
3
32
海尔Haier
9.0%
10.5
17.3%
1.85
4
33
现代汽车
Hyundai Motor
9.3%
18.6
8.4%
1.85
5
36
塔塔汽车Tata Motors
7.0%
6.3
33.1%
1.73
6
58
丰田汽车Toyota Motor
1.0%
10.7
-2.5%
1.39
7
71
伟创力Flextronics
3.8%
7.7
2.7%
1.24
8
85
本田汽车Honda Motor
2.7%
6.7
-7.1%
1.03
9
91
佳能Canon
6.0%
3.3
0.8%
0.90
10
94
LG
-1.6%
20.0
-6.8%
0.86
2013前十大厂商平均
5.1%
12.4
9.1%
1.79
2012 前十大厂商平均
6.1%
12.2
12.2%
1.76
2012年 – 2013年
平均百分比差额
-16.4%
2.2%
-25.1%
1.9%
注:
资产报酬率(ROA): ((2012 净收益/2012总资产)*50%)+(2011净收益/2011总资产)*30%)+((2010净收益/2010总资产)*20%) 存货周转率:2012年销货成本/2012年平均存货 营收成长率:((2012年与2011年营收差额)*50%)+((2011年与2010年营收差额)*30%)+(2010年与2009年营收差额)*20%) 综合评分: (同业评比*25%)+(Gartner研究评比*25%)+(资产报酬率*25%)+(存货周转率*15%)+(营收成长率*10%)以上数据採用2012年可得数据,若缺少2012年相关数据,则参考最近一年全年整体的数字。
所有原始数据均先以10点评量分类后才进行计算。
综合评分排名相近者则根据小数点下一位比较。
根据Gartner的研究,更多的亚太企业会致力于建立需求导向的全球价值网络与在地的执行能力,期望有朝一日能在全球舞台佔有一席之地。儘管部分朝此目标迈进的企业今年未能进入前25大供应链厂商排行榜,但Gartner会持续追蹤亚太地区前25大供应链厂商排名当中的企业与其供应链最佳实务方法。
关于Gartner前25大供应链厂商评比 Gartner年度前25大供应链排名主要係由两个部分组成:财务和民意。其中,公开财务报告提供企业在过去表现之状况,而民意则提供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及未来领导的预期,后者为重要的特点。这两个部分组合成综合得分的标準。Gartner分析师将全球财富五百强(Fortune Global 500)与富比世全球两千大企业(Forbes Global 2000)中营收达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整合出分析名单,再从合併列表分类出製造、零售及经销等业别,从而排除某些产业,如金融服务和保险。